资源类型:
期刊
Pubmed体系:
English Abstract;Journal Article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 卓越:梯队期刊
◇ 中华系列
文章类型:
论著
机构:
[1]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44
[2]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天津300020
[3]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 518035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深圳医学信息中心
[4]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河南省血液病研究所,郑州 450008
河南省肿瘤医院
[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州 510515
[6]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武汉 430022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7]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长春 130021
[8]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西安 710032
[9]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济南 250012
[10]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杭州 322000
[1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都 610041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12]四川省人民医院,成都 610072
四川省人民医院
[13]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西安 710038
[1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沈阳 110020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
[15]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哈尔滨 150086
[16]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宁 530021
[17]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福建省血液病研究所,福建省血液病学重点实验室,福州 350001
[18]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昌大学淋巴肿瘤疾病研究所,南昌 330006
[19]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沈阳 110020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
[2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武汉 430030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21]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呼和浩特 010050
[22]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口 570311
[23]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深圳518101
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
深圳医学信息中心
[24]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 450003
[25]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昆明650106
[26]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血液研究所,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血栓与止血重点实验室,血液学协同创新中心,苏州215006
[27]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西安 710117
[28]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连116011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9]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郑州 450000
[3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 200025
[31]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南山医院),深圳 518000
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
深圳医学信息中心
[32]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泉州 362000
[33]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深圳 516473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深圳医学信息中心
[34]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合肥 230022
[35]邯郸市中心医院,邯郸 057150
[36]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太原 300012
出处:
中华血液学杂志.2023,44(9):728-736.
ISSN:
0253-2727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慢性
氟马替尼
伊马替尼
疗效
血液学不良反应
摘要:
目的 比较氟马替尼与伊马替尼治疗初发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慢性期患者的治疗反应、结局以及严重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收集来自国内76个中心自2006年1月至2022年11月期间确诊、年龄≥18岁、确诊后6个月内接受氟马替尼或伊马替尼作为一线治疗且临床资料相对完整的CML慢性期病例.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减少一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药物选择偏倚,比较两种TKI的治疗反应及结局.结果 研究最终纳入4 833例接受伊马替尼(4 380例)和氟马替尼(453例)作为一线治疗的成人CML慢性期患者.伊马替尼治疗组中位随访54(IQR:31~85)个月,7年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CyR)、主要分子学反应(MMR)、分子学反应4(MR4)和分子学反应4.5(MR45)累积获得率分别为95.2%、88.4%、78.3%和63.0%.7年无治疗失败生存(FFS)率、无进展生存(PFS)率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71.8%、93.0%和96.9%.氟马替尼治疗组中位随访18(IQR:13~25)个月,2年CCyR、MMR、MR4和MR4,5累积获得率分别为95.4%、86.5%、58.4%和46.6%.2年FFS率、PFS率和OS率分别为80.1%、95.0%和99.5%.PSM分析显示,氟马替尼治疗组患者CCyR、MMR、MR4和MR4.5累积获得率及FFS率均显著高于伊马替尼治疗组患者(P值均<0.001),但两组患者PFS率(P=0.230)和OS率(P=0.2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Ⅲ级及以上血液学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似(氟马替尼对伊马替尼:10.6%对8.0%).结论 氟马替尼治疗初发CML慢性期患者的治疗反应获得率及FFS率均高于伊马替尼,且严重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
基金编号:
81970140
PubmedID:
38049316
第一作者:
张小帅
第一作者机构:
[1]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44
通讯作者:
江倩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张小帅,刘兵城,杜新,等.氟马替尼与伊马替尼治疗初发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患者的有效性及严重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J].中华血液学杂志.2023,44(9):728-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