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全脑血流量(CBF)变化情况,以进一步了解rTMS在卒中患者运动康复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南充市中心医院住院部皮层下脑梗塞患者23例,分为rTMS真刺激组(rTMS组)15例和伪刺激组(sham组)8例;两组患者分别接受10天高频真刺激和伪刺激治疗,其余临床治疗措施相同。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评估及影像数据采集。比较rTMS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改变及相关脑区CBF的变化情况,以及rTMS组与sham组间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计算rTMS治疗前后CBF改变量与运动评分改变量之间的联系。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且rTMS组患者的FMA评分改善比sham组更明显。表明rTMS可促进皮层下脑梗塞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rTMS组治疗后CBF值在患侧中央后回、中央前回、顶上回、中央旁小叶、健侧大脑脚、中脑、小脑上脚、小脑中脚显著升高。Sham组患者治疗后运动相关脑区的CBF值增加,但未见显著变化表现。此外,治疗后rTMS组比sham组在健侧额上回、额中回、健侧中央前回、患侧辅助运动区CBF值增加更明显。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rTMS组于治疗前患侧中央后回、健侧小脑半球的CBF值与FMA、NIHSS评分显著相关(P(0.05),且rTMS治疗后患侧中央后回CBF值的增加与FMA评分的改善显著正相关(r=0.56,P=0.03)。sham组未见明显相关。结论 3D-ASL可无创、定量检测患者全脑血流灌注的变化,有效预测rTMS疗效。rTMS促进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的机制主要是通过增强皮质-小脑通路以及健侧运动相关脑区的脑血流灌注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