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中华系列
文章类型:
机构:
[1]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研究所,妇科肿瘤中心,成都610041
外科中心
妇科肿瘤中心
四川省人民医院
四川省肿瘤医院
妇瘤科
[2]西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泸州646000
出处:
ISSN:
关键词:
子宫内膜浆液性癌
生物学行为特征
预后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与Ⅰ期子宫浆液性癌(USC)预后相关的生物学行为因素,旨在帮助指导术后辅助治疗方案的制定。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9—2018年期间收治的Ⅰ期US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共纳入67例患者,完成随访56例(84%),Ⅰ
A期36例(64%),Ⅰ
B期20例(36%);21例(38%)USC,35例(63%)为含有USC成分的混合癌。中位随访时间132.7个月,6例患者出现复发转移,5例死亡。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在FIGO分期、肿瘤分级、病灶浸润深度、身高、体重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在Ⅰ
B期患者中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在术后辅助治疗方式、治疗前CA125值、身高、体重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身高、体重、体重指数、治疗前CA125值与预后相关(均
P<0.05)。
结论:USC生物学行为高度恶性,即使是Ⅰ
A期,仍建议术后化疗以预防远处转移,放疗的获益仍有争议。对于Ⅰ
B期,在化疗基础上联合放疗可能有利于降低复发率。瘦小体型、治疗前CA125>43 U/ml与预后不良有关,也许可作为早期USC的危险因素,指导术后辅助治疗方案的制定。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研究所,妇科肿瘤中心,成都610041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王登凤,彭春蓉,刘欣,等.Ⅰ期子宫浆液性癌的生物学行为特征及预后分析[J].中华转移性肿瘤杂志.2020,03(4):278-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