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E
文章类型:
机构:
[1]四川省肿瘤医院腹部外科,成都,610041
外科中心
胃肠外科中心
四川省肿瘤医院
胃外科
[2]四川省肿瘤医院研究所,成都,610041
四川省肿瘤医院
出处:
ISSN: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端粒酶
预后
摘要: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化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点之间的关系及对预后的意义.方法 采用TRAP-ELISA法检测64例结直肠癌及相应癌旁组织、30例正常黏膜端粒酶活性并随访.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为93.8%(60/64)、较癌旁组织15.6%(10/64)、正常黏膜0(0/30)明显增高(P<0.01).64例癌组织端粒酶活性,中度18例,占28.1%;高度28例,占43.8%.与病理组织学分级、漫润深度、临床分期、有元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无明显相关(P>0.05).高活性者5年生存率为50.0%(14/28),中度以下及无活性者为77.8%(28/36),高活性者明显降低(P<0.01).结论 端粒酶可以作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的标志物,其活性上调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一个独立因素.
基金:
四川省科技计划(川科技[2000]14-158)
第一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左明,吴俊辉,刘宝善,等.结直肠癌端粒酶活性检测及其对预后判断的意义[J].广东医学.2007,28(8):1252-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