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氮烯苯酸Ⅰ期和Ⅱ期临床研究报告

PHASE Ⅰ AND PHASE Ⅱ CLINICAL STUDY OF DIMETHYL PHENYLTRIAZENE (DM-PTA) FOR TREATMENT OF MALIGNANCIES

| 导出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北大核心

机构: [1]中山医科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广东广州510060 [2]四川省肿瘤医院,四川成都610041 [3]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041
出处:
ISSN:

关键词: 氮烯苯酸 恶性肿瘤 Ⅰ期临床试验 Ⅱ期临床试验

摘要:
目的:评价氮烯苯酸(DM-PTA)对常见恶性肿瘤的抗瘤活性和各系统毒性反应.方法:根据临床前动物实验结果推算,I期临床试验起始剂量为80mg/m2,根据Fibonaci法递增剂量,直至找到MTD,MTD低一级剂量为推荐Ⅱ期临床试验的剂量.结果:求得MTD为2000mg/m2静脉灌注5天,剂量限制性毒性为恶心呕吐.推荐Ⅱ期临床试验剂量为1600mg/m2*5天,每3周重复.Ⅱ期临床试验共收治晚期恶性肿瘤患者59例,其中非小细胞肺癌25例、小细胞肺癌5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7例,霍奇金病(HD)5例,黑色素瘤7例,乳腺癌6例,其它肿瘤4例.经DM-PTA化疗后2例(晚期黑色素瘤和乳腺癌肺转移各1例)达PR,2例MR,客观有效率仅3.6%,局部应用DM-PTA治疗4例胸水,其中2例胸水明显减少.不良反应以恶心呕吐为主,发生率64.1%,其中(WHO)Ⅰ+Ⅱ级占50%,Ⅲ级14.1%,由于未见其他明显器官毒性,并参照国外有关文献,后期试验在5-HT3受体阻断剂的镇吐下,6例患者接受较高剂量DM-PTA持续静脉滴注治疗(分别为2600mg/m2和3000mg/m2,连用5天),结果仍未见客观缓解,且6例患者均出现躯体局部肌肉抽搐,停药后自行缓解.结论:DTIC同类物DM-PTA虽临床前动物实验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但临床缓解率低,缺乏临床应用前景.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中山医科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广东广州510060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53699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4607 更新日期:2025-02-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四川省肿瘤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