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头颈部毛发结构来源的肿瘤16例临床特征和超声表现分析

| 认领 | 导出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机构: [1]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2]四川省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四川省肿瘤医院.研究所/四川省癌症防治中心/电子科技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超声医学中心
出处:

关键词: 头颈部 毛发肿瘤 临床特征 超声表现 超声造影

摘要:
目的:了解头颈部毛发肿瘤的临床特征和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2年1月四川省肿瘤医院经病理确诊的头颈部毛发结构来源的肿瘤16例,总结其临床特征、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 结果:16例共20个病灶,其中13例17个病灶位于头皮,2个病灶位于项部,1个病灶位于颏部。平均发病年龄38.3±14.9岁,平均就诊年龄49.5±14.9岁,发病与就诊的间隔时间为0.1~40年,平均为11.2年。外毛根鞘囊肿12例,16个病灶;毛囊瘤2例,增生性外毛根鞘瘤伴脂溢性角化症1例,毛囊漏斗部囊肿1例,各1个病灶。病灶最大直径0.8cm~9.8cm,平均2.58±1.61cm。灰阶超声上,所有肿瘤均为形态较规则、轮廓较清晰的类圆形或椭圆形结节。16个外毛根鞘囊肿均为混合回声,血流Alder 0级,其中4例行超声造影,均无增强。1例毛囊瘤呈稍高回声,血流Alder 0级;1例毛囊瘤呈稍低回声,基底部血流Alder 2级。1例增生性毛根鞘瘤,中间呈高回声伴钙化灶,边缘呈环状低回声。 结论:头颈部毛发肿瘤以外毛根鞘囊肿最为多见,好发于头皮。因进展缓慢,大部分患者在发现病变后未及时就诊。超声可对病变的位置、数量及累及层次等进行较好的判断。由于发展时间长,多数外毛根鞘囊肿因出现沉积物、炎性肉芽肿、钙化等而与实性肿瘤难以鉴别,可借助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和超声造影(CEUS)明确其囊性性质,进而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2]四川省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四川省肿瘤医院.研究所/四川省癌症防治中心/电子科技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超声医学中心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43377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3120 更新日期:2024-09-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四川省肿瘤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