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肠外营养中电解质补充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执笔作者机构: [1]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临床营养科 [2]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药剂科 [3]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 [4]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综合科 [5]北京航空总医院普外科 [6]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 [7]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与灾难医学研究所 [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肝胆外科 [9]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胃肠外科 [10]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 [11]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 [12]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胃肠外科 [13]天津市第三医院普外科 [14]四川省肿瘤医院肿瘤外科 [15]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普外科 [16]重庆市人民医院普外科 [17]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临床营养科 [18]天津医院内科ICU [19]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胃肠外科 [2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 [21]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重症医学科
本院执笔作者:
本院执笔作者机构: [14]四川省肿瘤医院肿瘤外科
刊名:
ISSN:
年份:
卷:
期:
页码:

关键词: 电解质 胃肠外营养 营养支持 成人 新生儿 共识

摘要:
电解质作为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在营养及代谢支持治疗中占据核心地位。为进一步规范肠外营养中电解质制剂的使用,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临床营养健康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以及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特邀国内重症医学、急诊医学、内科、外科及药学领域的权威专家,依据国内外最新指南、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我国实际临床医疗环境,共同编纂该共识。本共识围绕以下主题进行阐述:肠外营养期间电解质监测、再喂养综合征的风险评估及营养治疗、各类疾病(包括重症、心力衰竭、术后短肠综合征、围手术期、创伤、糖尿病足、肾脏病、肝病、新生儿)肠外营养期间的电解质补充及肠外营养中电解质制剂的配伍原则,最终提出13个问题、26条推荐意见,旨在为肠外营养中电解质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规范、实用的指导。

语种:

收录情况: ◇统计源期刊 ◇北大核心 ◇CSCD-C ◇中华系列

专家组成员:
陈超刚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临床营养科) 陈莲珍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药剂科) 陈伟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 丛明华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综合科) 樊跃平 (北京航空总医院普外科) 康维明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 江华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与灾难医学研究所) 郎韧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肝胆外科) 李元新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胃肠外科) 李在玲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 梁斌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 沈威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胃肠外科) 宋维亮 (天津市第三医院普外科) 孙文彦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 唐小丽 (四川省肿瘤医院肿瘤外科) 肖卫东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普外科) 杨桦 (重庆市人民医院普外科) 杨勤兵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临床营养科) 尤丕聪 (天津医院内科ICU) 张常华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胃肠外科) 赵彬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 周华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重症医学科) 朱明炜 (北京医院普外科) 王雯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循证医学中心) 王璐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与灾难医学研究所) 杨广宇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与灾难医学研究所) 李融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 杨晶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营养科)
本院专家组成员:
唐小丽[14] (四川省肿瘤医院肿瘤外科)
通讯作者:
陈伟 (chenw@pumch.cn) 江华 (jianghua@uestc.edu.cn) 杨桦 (hwbyang@126.com)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54684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4646 更新日期:2025-03-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四川省肿瘤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