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比较腮腺区域切除术和腮腺浅叶切除+面神经解剖术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的疗效、术后并发症及组织病理学特性,为界定区域性切除安全手术切缘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09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腮腺浅叶切除+面神经解剖术(传统手术)60例,行腮腺区域切除术(保留功能)49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并发症、肿瘤组织标本病理学特性发生率,浸润深度及其相关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的肿瘤复发、面神经麻痹、涎腺瘘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传统手术组的Frey综合征、耳廓区麻木感、面部外形明显不对称的发生率分别为30.0%、61.7%、38.3%,而保留功能组分别为6.1%、30.6%、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种病理学特征在3种组织学类型(细胞型、经典型和黏液型)中的分布为:包膜不完整33例,在黏液型中分布最多(12例);包膜浸润29例,在细胞型和经典型中最多(15例和13例);伪足现象25例,在黏液型中最易发生(10例);卫星灶13例,发生率与在各种肿瘤组织学类型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例肿瘤最大径小于2 cm者最大浸润深度为3.127 mm,传统手术组与保留功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93,P=0.057);肿瘤最大径2~4 cm患者共67例,最大浸润深度7.908mm,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14,P=0.831);肿瘤最大径>4 cm的16例,最大浸润深度为8.476 mm.结论 与传统腮腺术式相比,功能性区域切除术不增加复发率,且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标本的浸润深度与肿瘤大小有关;区域切除术的安全手术切缘应根据肿瘤部位、大小决定.小于4 cm的肿瘤,其安全切缘为1 cm,大于4 cm的肿瘤行浅叶切除术.